“四邮四电”共研“芯”课程思政
把思想政治元素贯穿集成电路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高质量集成电路人才,近日,“四邮四电”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研讨会在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产教融合学院)浦口办学点举行,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集成电路学院专家齐聚一堂,就集成电路领域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融入目标、方式与评估展开案例分享与讨论。
《专业导论》是集成电路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提到芯片你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北京邮电大学李培刚教授介绍:“学生会回答是华为,因为华为有麒麟芯片。这样,他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培刚教授作分享
思政“零”盲区、创教“零”缺席、科教“零”障碍、产教“零”距离,通过四“零”举措,北邮奏响传授专业知识、灌输价值观念、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课程思政教育“四部曲”。
凝练思政目标,优化思政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讲到《微电子器件》作为一门核心基础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时,电子科技大学任敏教授紧扣时事,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前沿,找到知识点和思政点的契合处,将专业内容与思政目标一一对应,构建课程思政生态共同体,通过课程间的联动协同,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构建大局观。
任敏教授作分享
课程思政是什么?“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发挥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我们用‘点石成金’来概这一过程,石就代表石头,金就代表芯片、代表集成电路。”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戴显英教授眼中的课程思政。以“‘集’‘微’成著 用‘芯’圆梦”为主题,西电积极探索《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实践》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路径,构建多元素多模式、具备红色精神特色的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
戴显英教授作分享
创新育人模式,润物无声“芯”体系
在挖掘集成电路领域思政资源上,南京邮电大学肖建教授谈到,学校建立思政点与教学内容的映射关系,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强化课程群主阵地作用;以团队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以思政建设为导向,构建集成电路“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产业实践、科研创新三维互补。依托丰富红色校史资源,南邮将红色校史元素加入专业培养方案,构建红色校史全方位育人体系。遵循思政、专业相长原则,绘制“课程思政元素地图”,把思政元素融入集成电路领域多门专业课程与教育教学全过程。
肖建教授作分享
以“爱国强芯”为目标,从课程育人、党建育人、实践育人、双创育人、文化育人“五维”聚力,西安邮电大学山蕊副教授讲到,学校围绕集成电路专业特色,以“挖掘思政元素-重构课程内容-巧妙融合思政-实施思政育人”为主线,通过人人分享、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山蕊副教授作分享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韦雪明教授分享学校构建厚植家国情怀、提升专业素养、助推职业发展道路的三大思政主题,践行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变革与发展、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应用和创新实践的四条路径,贯彻“有用、有趣、有方法、有温度”的四有原则,以情感为纽带激发学生共鸣,起到知识与情感“同频共振、如盐融水”的效果。
韦雪明教授作分享
提升教学质量,知行合一“芯”实践“希望能够达到润心育人的氛围。”重庆邮电大学罗元教授提出用价值引领决定高度、研发案例体现深度、知识传授体现广度的新尝试。综合考虑学习阶段、学生发展、学科专业、产教融合、科教协同、课程进度及衔接发展等因素,以教师为主,将课程作为载体,在深植中国、源于学科的工程案例中汲取育人元素,通过教师团队协同育人,完成知识迁移和育人元素的衔接,实现知行合一。
罗元教授作分享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尹川教授回应罗元教授提出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我们要有组织的开展课程思政,从细微层面进行专业教学案例的部署。”杭电定期召开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将教学案例内容科学分配,避免多个课程教学案例千篇一律。
尹川教授作分享
深挖家国情怀、工程伦理、科学素养、团队合作四大课程思政元素,杭电推进“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沉浸式思政融入,在专业教学之外深入集成电路企业,引导学生了解“卡脖子”难题,实践育人找寻“芯”方案。
会上,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产教融合学院)党委书记高翔和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张杰为“四邮四电”集成电路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揭牌。未来,“四邮四电”八校将在集成电路课程思政领域继续开展新实践、共谋新发展,助推集成电路课程思政教学落深落实。
封面图 | 沈昕逸
文案 | 毕莹莹 孙陈妮
摄影 | 毕莹莹 孙晟昊
编辑 | 朱庭轩
责编 | 饶清强